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,会议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,分析当前经济形势,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。

会议提出,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,加强预期引导,探索新的发展模式,坚持租购并举,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,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,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,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。
自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“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”(“房住不炒”)至今,今年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5次明确提及“房住不炒”。
此外,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多强调的是“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”,从“规范发展”到“加快发展”,这个表述是很微妙。
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,长租房也就是长租公寓,自从去年长租公寓市场出现暴雷以来,国家更多地强调保障性租赁住房,长租房强调的少了。事实上,长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多层次租赁市场的组成部分,满足不同类型租赁需求的房源。因此应该在总结长租公寓问题的基础上,加强监管和建设模式,作为未来多渠道住房供应的来源,引导开发行业转型升级。
本次会议上提出的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,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,将有助于未来更多发挥市场效率,解决大城市租客多样化、品质化的租赁需求。
“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,大城市住房租赁市场需求旺盛,租客停留在租赁市场的时间拉长,依据贝壳平台数据,2021年北上广深的平均购房年龄为36-38岁,相比于2018年推迟了2-3年左右,很多租客租住时间或超过10年,未来家庭化租赁需求逐步显现。”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分析称。
我国住房租赁体系主要由市场化租赁住房、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公租房构成,依托市场化的效率,能够有效解决租赁群体的多样化需求。同时未来随着机构化房源占比提升,专业化、品牌化的住房租赁企业将为市场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,满足不同类型租客的租赁需求。
许小乐表示,长租房市场支持政策加快出台,机构化租赁房源的比例将快速提升。机构化是提升租赁市场专业服务的必要途径和重要载体,但由于租赁行业盈利空间较窄,租赁企业面临着成本高、融资窄、合规难的问题,导致目前我国整体租赁机构化率不足5%,一线城市机构化率也不到15%。预计明年将出台面向长租房市场的土地、金融、财税等方面的支持政策,未来住房租赁企业将获得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。
